人民财评:支持实体经济是金融生存之本
近几日,中国股市遭遇重创。6月24日,上证综指重挫5.3%;25日上演过山车行情,股指暴跌后又快速回升。股市动荡很大程度上与近期金融市场资金紧张的传言有关。面对季末考核,银行资本金承压,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飙升,金融市场呈现资金紧张局面。
所谓“钱荒”并非企业生产性融资需求旺盛,而只是金融机构出现的短期流动性短缺。根本原因在于近几年银行信贷规模过快扩张造成短期流动性不足。这种情况下,金融业要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首先需要审视近年来银行资金是如何运转的,盘活货币存量,而不是大开信贷闸门,滥发货币。
从数据上看,今年上半年来,我国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过程中保持了适度的宽松。1-5月,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今年前5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截至5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5.8%,分别较去年末和去年同期高出2个和2.6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我国货币政策总体上并不存在偏紧的问题。与货币供应增长较快相对应的是,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7.7%,经济增速超预期放缓。工业增加值增幅趋缓,工业品出厂价格甚至持续同比下跌。专家预测,2013年,我国M2与GDP的比值有望达到200%,货币供应量M2与GDP脱节的趋势不断加剧。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渗透正在逐步减弱。一方面,这是由于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负债过高,导致大量融资用于还本付息,并没有用于投资再生产,资金在金融机构体内循环;另一方面,资金不断向房地产等领域集中。2012年下半年来,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开发商拿地热情有所修复。资金可能通过信贷以及信托理财产品流向房地产等相关行业。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难以通过政策宽松和刺激重返复苏的轨道,过度的刺激可能酝酿经济泡沫和债务危机。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金融和实体经济密不可分。要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要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按照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原则,合理有序引导存量资金的配置。
在信贷增量上,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等的信贷支持。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应当继续保持倾斜。同时,支持调整过剩产能,对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定向开展并购贷款。“新三板”扩围工作也需加快推进,使资金流向更多地流向一些高科技的中小企业。
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进一步发挥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可以更好地促进金融业服务水平,尤其是强化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服务,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还必须完善各方面的政策措施,让做实体经济有利可图。政府要下决心减少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打破市场分割与行业垄断,消除制约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财税政策方面,在实施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基础上,政府有必要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措施;同时要清理规范一些地区不合理行政收费等,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真正做到“放水养鱼”。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