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苑奏响“三部曲”(聚财为公、理财为民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
今年来,市财政局积极履行职责,抓收入、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强绩效,较好地服务了新常德新创业发展大局。本报特推出专题报道,与读者一起追寻常德财政人留下的踏实脚印。
冬日暖阳照耀在沅澧大地,到处是一片丰收、繁忙的景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年1至11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91亿元,增长9.5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6.78亿元,增长25.62%。这一组数字既体现了常德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也见证了常德财政人的默默坚守与努力。
稳增长 奏响发展助力曲
“越是在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的新常态下,财政部门越要紧扣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创新方式、集中财力支持产业和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地方稳增长。”在今年春节上班之后召开的市直财政系统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市财政局局长杨天生的一番话掷地有声。
很快,市政府拟出台帮扶工业发展措施的通知传到了市财政局。市财政局相关科室高速运转起来,连续多次地与相关部门讨论修改,几天内形成了帮扶工业企业的初步方案,政府常务会研究讨论,再修改完善,2月24日《常德市帮扶工业企业十条》正式出炉。
紧接着,市财政局又围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忙活起来。更为重要的是,4亿元工业企业帮扶解困资金如何筹集、如何规范管理、如何更好地发挥效益,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又是连续的快节奏,资金整合来源、支持重点及标准、监管要求等逐一明确。
随着财政帮扶资金、企业减负政策、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加大金融扶持等措施的逐步落实,市本级为工业企业减负近5000万元,截至11月底今年全市采购本地产品17.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7.5%;支持财鑫投融资集团升级为财鑫金融控股集团,1至11月为全市833户(次)创业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小贷等63.05亿元;1至11月为25家企业提供过桥贷款3.4亿元,累计为39家提供过桥贷款5.13亿元;支持设立常德新材料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首期出资到位1.08亿元,已向1家企业投资1997万元;为助推常德经开区加快“千亿园区”建设,市财政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项目落户、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给予一揽子支持;市本级继续安排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5000万元,重点支持常德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及科技孵化器建设……雪中送炭的温暖,爬坡过坎时的助力,我市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切实感受到了。
微信朋友圈里,今年常德城区沾天湖、老西门、德国风情街、常德河街、夜游穿紫河、“德马”等美照被“刷爆了”,本地人、慕名而至的游客流连忘返,赞叹声不绝于耳。犹记得,今年7月连日暴雨倾盆,我市城区却无一处大面积内渍内涝,与那些“已成泽国”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我市海绵城市效应初步显现,赢得了广大市民的普遍好评。城市“三改四化”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建设‘真善美’的城市”的决策理念,得益于建设者们的辛勤工作,也离不开财政人在幕后积极筹措、保障建设资金所付出的努力。今年市本级共拨付城市提质、海绵城市建设资金8亿多元,同时通过融资渠道积极保障城区相关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要,促进打造了一个个标志性工程,涌现了一批城市靓丽名片。
除了“高大上”的项目,市民们还欣喜地发现,今年城区公交车线路增加了,车辆大部分更新升级了;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智能化了,换乘站点及自行车数量增加了,自行车的档次也提高了,城内出行变得越来越便捷;完美社区建设即将收官,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及验收情况,市财政已累计拨付完美社区奖补资金2.6亿元,城区一个个功能完备的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医疗服务中心等陆续投入使用,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惠民工程与“三改四化”硕果交相辉映,让城市美感、内涵和宜居度大幅提升,散发出多彩迷人的魅力。
地方要发展,交通要先行。今年市委、市政府打响了三年交通大会战的发令枪,市财政积极行动,本级预算安排交通发展资金1.53亿元,对航线发展、沅澧快速干线、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公交发展等给予奖补,尤其是为加快沅澧快速干线建设,市财政已累计拨付奖补资金6亿多元,1号、2号、4号、6号大道建设正如火如荼。
惠民生 奏响幸福渐强音
“书香社区图书多、环境好,周末又添好去处!”10月中旬以来,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对全市文化名城、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实地走访,每到一处,都能听到群众由衷的赞叹。
聚财为公,理财为民。改善民生只有渐强音,没有休止符。今年前11个月,全市用于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民生支出达到312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3%,财政支出切实体现了民生优先、向民生领域倾斜的方向。
促进创业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市财政积极落实社保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等引导政策,1至11月已拨付3394万元,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创业主体22163户,带动城乡就业34570人。同时,调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参保单位给予稳定岗位补贴,允许自主创业的失业人员一次性领取失业保险金,较好地保障了失业人员待遇。
编织社保安全网。积极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调整政策,实现了企业基本养老金“12连增”,全市企业退休职工月均养老金水平达到了1814元。全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75元提高到80元,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267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115元;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年均标准分别达到5700元和2900元。扩大老年人免费乘车、免费购买意外保险覆盖面,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服务融入智慧城管体系,实行全天候救助服务。此外,市本级拨付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1.3亿元,支持建设公租房408套、棚改8721户。
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市财政安排1.54亿元,支持一中、四中、六中等本级中学扩容提质;投入7200万元对教育三年攻坚项目进行奖补,安排2500万元启动常蒿路小学与常德工业学校置换,并对新建武陵区第一完小进行奖补;特别是为支持职教大学城建设,市级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22亿元,常德技师学院已搬入新校区,财经职院(筹)第一期工程正抓紧建设。为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发挥好市本级3800万元文化名城、文化产业资金的引导作用,保障了博物馆改扩建、书香社区、桃花源景区文化包装等项目建设。为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市本级安排医改资金3.36亿元,支持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城乡居民医保财政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支持实施城乡居民医保合并,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市级统筹,全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障参保人数达到532万,今年共兑付补偿5018人(次),补偿金额3540.4万元;支持公立医院实施改革,对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政策性亏损予以补贴,从10月1日起,“一城两区”共13家公立医院启动药品零差率销售,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支持农村发展。为支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市级继续安排沅澧水一线大堤除险加固奖补资金1亿元,支持防汛保安;为支持扶贫攻坚,市级扶贫专项资金追加到3000万元,促进了市级重点扶贫村脱贫攻坚扎实开展;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市级继续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2000万元,保障了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的顺利实施;全市共争取上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集中连村、美丽乡村公共服务运行、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四项试点项目资金1.76亿元,完成项目800多个;全市完成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投资2.98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5.89万亩,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35个;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共争取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县域经济发展、畜禽渔标准化养殖、现代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等县域经济发展项目7800万元,推动改善了农村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发展水平,增强了农民的获得感。
推改革 奏响时代新乐章
2月19日,市级192家预算单位公开了2016年部门预算,公开涉及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和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这一阳光晒账行动,再次赢得民心。
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重头戏,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促进地方治理、激发发展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市财政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谱写了一曲曲时代新乐章。
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紧扣“完整、规范、透明”的方向,结合市本级实际着力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在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方面,编制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时,纳入编制范围的企业达到19家,将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上缴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提高到21%。在推进资金统筹方面,将水土保持补偿费、无线电频率占用费转列到一般公共预算,对与一般公共预算投向类似的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对一般公共预算中的专项收入实现统筹使用。在压减专项资金方面,2016年将市本级专项资金由1000多项整合压缩到300项以内,编制2017年部门预算时进一步压缩到100项,并积极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试点,集中财力办大事,捏紧拳头保重点。在推进预决算公开方面,公开的范围和程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经过全省预决算公开专项检查的倒逼,各单位预决算公开的意识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市财政局并制定出台了新一轮指导全市预决算公开的文件,以更好地推进透明财政、阳光理财。在强化绩效管理方面,报请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通知》,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和推进力度,评价项目300个,管理和监控资金金额17.76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3.45倍和1.8倍,并邀请市人大对重点项目评价进行点评,评价结果呈报市政府,促进逐步形成“谁干事谁花钱、谁主管评价谁、花钱无效要问责”的权责机制。
改革,还体现在政府采购管理创新方式上。针对采购流程比较繁复、采购时间较长等问题,市财政一直在琢磨如何创新改进,去年率先在全省上线了电子化采购管理平台,收效明显。今年,市财政重点加大在各区县(市)的推广应用力度,一场一场的培训会在区县(市)拉开,市采购办工作人员接到的咨询、问答电话应接不暇……通过推行电子化采购,实现了政府采购全流程操作电子化、全过程监管网络化、全覆盖一体化,采购流程进一步优化,采购效率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政府采购透明度,我市通过电子化采购平台申报项目1634个,已完成1423个,成交金额5.02亿元,得到采购人、供应商等各方认可。1至11月全市完成政府采购合同金额47.81亿元,节约资金4.7亿元,节支率8.96%。
支持发展、保障民生、推动改革、加强监管是财政人的光荣使命。伴随新常德新创业的优美旋律,常德财政人正手牵手、肩并肩地放声歌唱,向我们走来。
通讯员 李国清 夏智 刘艳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