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每一分钱要效益
一锱一铢,民之脂膏;一丝一粒,吾之名节。
市财政局始终坚持“聚财为公、理财为民”,把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作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12月10日,市财政局邀请市人大财经代表、财经专家、绩效管理专家、中介机构负责人汇聚一堂,就科技发展专项、金融发展奖励、减排专项、民办教育发展专项等2019年市本级专项预算绩效目标申报进行评审,指问题、提建议、评等级,作为2019年专项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这仅是市财政绩效工作的一个剪影。事实上,为使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得其所,在每一个专项的事前、事中、事后,绩效评价工作有机嵌入资金管理的全过程,跟踪关注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立、分配、使用和效果,切实发挥着评价把关的作用。
坚持质量标准 打造一流的绩效评价环境
没有目标的资金,将迷失方向。
让各单位从数量、质量、时间、满意度等多维度思考资金使用效益,这是市财政一直致力的方向。
引导项目单位向目标看齐,市财政局积极上门辅导,帮助项目单位梳理中长期规划,细化指标,督促抓紧施工,加快评审,把绩效提上来。
以往,专项资金量化指标仅3个,即总额、分配项目和时间。近年来,在市财政局的努力下,专项资金量化指标逐步细化至5个。今年项目资金年度量化细化指标总量达1706个,项目平均细化量化指标近10个,比去年同比增长了70%。
借鉴上海、广东及省厅等地的绩效管理成果,结合常德实践,市财政局今年出台了8项标准,即评价方案标准、绩效目标管理标准、绩效运行监控标准、现场评价清单标准、项目评价体系标准、整体评价体系标准、绩效评价底稿标准、绩效档案管理标准等。
从项目立项到进场,从实施评价到专家点评,从报告终审到底稿,一套规范化的标准体系自始至终贯穿其中。
提升第三方考核的独立公正,第三方考核标准体系制定,参与考核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咨询公司手持“裁判员手册”,考核更便利,报告更精准更客观,更经得起时间与社会的检验。
扭住问题整改 不让财政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
“绩效评价不是一评了之,束之高阁,而要扭住问题不放松,不销号就不得追加安排资金。”市财政局对原则的坚持,令项目单位负责人不得不始终绷紧心中的一根弦。
绩效评价旨在解决问题,将闲置资金、挪用资金收回,督促执行率不高的专项加快执行,不让财政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
依照预算绩效管理目标, 6月、10月、12月,各专项年度执行率分别应达到资金额度的30%、60%、85%。今年6月底, 75个项目资金未破零,市财政局通过监控找准制度建设上的短板,及时提醒单位加快支付进度,加强资金管理。
整改落地是树立绩效权威的利器。根据《湖南省预算绩效管理操作规程》,市财政局将2018年重点评价中发现的43项个性问题在11月30日前全面反馈至被评价单位,并委托专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一一上门督办,采用问题销号制,确保已发现的问题在12月10日前整改到位。
所有43项个性问题的整改情况连同年度工作由市人民政府于12月中下旬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报告文本连同年度第三方评价报告于12月底前在市财政局门户网站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推进结果应用,全年第三方重点评价结果在报经市人民政府审批后,不同程度地参考运用到了2019年部门预算编制。如某单位账面结余的279.5万元和职工占用的9.9万元已分别收缴总预算和单位预算,某单位项目因历年结余结转过多暂停安排一年,某单位在专项中列支的运行经费80万元改列基本支出;某单位5个项目挤占挪用的70.9万元资金已按原渠道归还等。
“绩效是最亮的名片,最硬的钢筋,最自由的通行证。”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在项目单位开展第三方重点绩效评价时经常说到这三句话。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市财政局用一个个数据说话,一次次博弈坚守,为财政节省了一笔笔难得的资金,闯出了一条绩效评价的常德路子。
11月1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曹立军在市财政局关于2018年市本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中郑重批示:“财政在市本级绩效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应予充分肯定。务必加强问题整改,加强结果应用,明年此项工作力度还应加大。”
今年5月,省财政厅授予常德预算绩效管理一等奖荣誉,10月,又将常德市财政局列入湖南省预算绩效管理专家组组长单位,并将常德预算绩效管理先进经验向财政部《新理财》杂志推介。
通讯员 廖霞如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