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面包和盐
10月21日国务院对部分出口商品施行减税,并批准了包括新高速公路和水电站等在内的建设项目等,11月10日国务院启动4万亿、用于10个方面的投资,以刺激经济的发展,新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开始启动。
政策是把双刃剑,积极性财政一方面要求政府扩大支出,增加公共工程开支、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以此来增加居民的消费,提高总需求水平,克服衰退。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减免或退税,提高民间可支配收入,加大消费,总需求水平上升,使经济走出低谷。但是,政府的扩大支出、减少收入必定要使财政进入赤字状态。政府是通过向企业、居民和商业银行借款(发行国债)来实行积极性政策的,其结果之一就是引起利率上升,或引起对有限信贷资金的竞争,导致民间部门投资减少,甚至还可能使政府积极性财政支出的效应部分以至于全部被抵消,发生所谓的“挤出效应”。积极的财政政策保住了我们的“面包”,同时又在“面包”上撒了些“盐”。
现期的目标以及以往的经验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定会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建设一些重大基础设施,改进交通、改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在留意总供给影响的同时,更要警惕由政策引发的一些负面效应:由赤字和债务规模过大带来的财政风险;非市场化运作带来的投资效益低下;对民间资本产生的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以及由于政府投资过快扩张,重项目数量和速度,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
促使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具体地处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增加财政支出兼顾减免、退税。目前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扩大支出为主要手段,同时对税收政策作一些局部性的调整,以此来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稳定。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单一增加政府投资的做法,不仅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而且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风险。
其二,财政政策兼顾货币政策。为更有效地刺激总需求增长,短期可以把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性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以便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弱化或者完全避免政府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减少政策的成本支出,增加政策的收益。
其三,发行国债兼顾风险。国债直接关系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总体效果、以及扩大举债规模的风险控制。国债资金使用效益越高,积极性政策越有效果。问题是需要适度控制国债规模;优化国债的结构以及实行国债的市场化改革。
其四,财政投资兼顾过程监管。首先是加强对财政投资的全过程监管。其次是规范财政投资资金拨款管理。再次是加强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财政投资效益。
总之,在我国现阶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必须强化风险意识与防范机制,宏观地把握市场情况,把应急举措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使政策的实施为体制改革及结构调整等深层矛盾的缓解赢得时间和条件。同时,创建财政经济良性循环的综合体系,以保障国民经济在险恶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安全与稳定地增长。
我们当然要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面包”,且更要在这个“撒了盐的面包”的苦涩中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和找寻那些化“咸”为“甜”的做法及路径。
(来源:财政部网)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