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定价权回归市场
新京报
经济改革之利率市场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诸多改革领域中,金融改革亮点颇多。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相较此前“稳步推进”的提法,更为积极。而酝酿已久的存款保险制度也呼之欲出。
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让市场基础决定市场走势,把权力回归到市场”,从而改变由利率管制带来的资金价格扭曲的局面。目前,资金价格扭曲不仅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企,同时导致居民不愿把钱存进银行。
11月20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描绘了未来利率市场化的“三步走”蓝图:第一步,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第二步,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的定价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三步,在条件基本成熟的时候,择机放开存款利率管制。
胡晓炼的这一表态,清晰的展现了三中全会《决定》中所提到“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路线图。
利率管制导致资金价格扭曲
利率市场化,就是让资金的价格交由市场供需双方来决定。它与利率管制相对应,后者导致资金价格严重扭曲,从而造成了信贷资源严重错配。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96年。当时,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货币市场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在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等货币市场的交易中,全部实行市场定价。
在存贷款利率方面,人民银行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在1998年至1999年的两年间,连续三次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限制后,于2004年再次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
但是利率管制仍然存在,是中小企业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某股份制银行从事公司业务的杨先生表示,银行出于自身利润指标及风险控制的需求,很难把贷款额度分给那些经营遭遇困境、亟需贷款“救命”的中小企业,即使能拿到贷款,用款成本也极高。
“国有企业贷款走基准贷款利率,综合成本在7%左右,中小企业要拿到贷款,除了要通过银行的风险评估,还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再加上其他费用,贷款综合成本一般要达到13%-15%。”杨先生说,“生产什么东西,利润率能达到15%?”
贷款利率放开暂无明显影响
今年7月,贷款利率0.7倍下限取消,意味着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10月,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指导信贷市场产品定价,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
不过,由于目前贷款资源紧张,企业和个人都追着银行批贷款,所以目前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对银行、对借贷者的影响并不大。
杨先生说,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对议价能力更强的大型企业有利,而且大企业现在有更多的融资渠道选择,例如发债、信托等。
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放开目前还只是“形式上”的利好。从七月至今,企业贷款综合成本并没有明显降低。
央行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当季一般贷款中执行下浮、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有所下降,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有所上升。
杨先生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业竞争不充分,同时中小企业不该“对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贷款,“农商行、农信社、城商行对本地中小企业情况更为熟悉,他们来做中小企业贷款比大银行更有优势。中小企业也应该有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比如风险投资基金以及民营银行。”
“第二只靴子”择机落地
去年,我国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不少银行为了吸引存款都对定存实行了“一浮到顶”,价格联盟被打破。
即使如此,银行储蓄保值增值的功能也日趋衰落,理财产品成为老百姓的投资“新宠”。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巡视员方星海说:“我问了一下我周围的同事,你们现在的储蓄怎么管理?他们说基本上没有存款,全变成了理财产品”。
目前,市场仍等待着“第二只靴子”落地,即存款利率的上限放开。
“利率市场化并不是要找到一个固定的利率水平,而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率形成机制。”胡晓炼表示。
业内普遍认为,存款利率市场化仍需要一个过程。同时,一旦全面放开利率管制,将给银行业态带来巨大变革。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利率市场化所导致的银行利差收窄,让银行业利润逐渐下降。
“我们以后肯定没好日子过了。”杨先生说,“存款利率一放开,各家银行竞争会更加激烈,以后‘揽储’压力更大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