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财政实力新跨越
本报记者 张尚武 柳德新 通讯员 罗云峰 尹志伟
2013年,全省公共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双双实现突破,分别首次突破30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标志着我省财政实力实现新跨越。
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
来自省财政厅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省公共财政收入达到3307.29亿元,比上年增加369.34亿元,增长12.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23.61亿元,比上年增加241.45亿元,增长13.55%。
无论是全省公共财政收入还是地方财政收入,其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增幅。这表明,我省克服经济增长放缓、政策性减收、严重干旱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仍然保持了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得益于全省经济逐步回暖。各级各部门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抢抓发展机遇,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全省经济逐步回暖、稳中有进,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得益于部分行业贡献突出。卷烟、房地产等传统主体税源行业经营情况良好,带动增收突出。电子信息、汽车等新兴行业发展较快,新增入库收入较多。
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得益于财税部门勤征细管。各级财税部门科学研判走势,加强重点税源行业企业监测,挖掘增收潜力;增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形成征管合力。
服务发展取得新成效
2013年初,省政府1号文件《关于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强县的意见》出台。全省评选出第一轮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省财政予以重点扶持。
我省发挥财政精准调控的优势,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严格落实减税清费政策。启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落实面向小微企业、转制文化企业及鼓励企业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企业活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取消和免征55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共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7.8亿元,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多渠道筹措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保持适度财政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省财政安排资金620多亿元,并依托平台公司,新增融资约160亿元,重点支持公路、铁路、机场、保障性住房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央增加我省地方债额度,规模达154亿元。
着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省财政筹集各类产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约17亿元,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大力支持两型社会建设。启动铅锌矿石和石墨矿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试点,重点支持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由长沙市扩大到长株潭城市群。在全国率先启动政府绿色采购,对纳入“两型”产品目录的给予政策支持。
民生改善达到新水平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省财政总计投入240多亿元“真金白银”,支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教育方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运行补助和条件改善计划,帮助农村学校全面解决学生用床困难。完善省属高校经常性财政拨款办法,支持高校社会化学生公寓和食堂回购。
医疗卫生方面,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补助提高到2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提高到30元,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年均补助提高到5000元。完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提升处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50元,保持“九连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分别增加21元和16元,农村五保户集中、分散供养年补助分别增加865元和396元。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对城乡低保家庭和孤儿高校毕业生求职给予补贴。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