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地方政府希望中央真正放松GDP考核
第一财经日报
汪时锋
“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从中央传来的声音直指当前经济发展中行政桎梏的死穴,也预示着中国政绩考核改革大幕的拉开。
笔者日前在地方调研时发现,地方希望尽快看到中央在放松GDP考核上的决心和实际动作。特别是年中已至,中央和省一级对各地半年经济的中期评估正在进行,如果能在此时真正弱化对地方的经济政绩考核,强化对民生指标的关注,或许才能彰显政绩考核变调的明确信号。
十八大后,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更强调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不同方式向地方传达了改变地方GDP政绩观的希望。
十八大报告中就明确要求,“十二五”规划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结构改革优于单纯经济增长。7%的速度看似低于以往,但可以确保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也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些政策细节也显现中央政府对GDP的关注正在降低,对GDP放缓的容忍度可能超过外界想象。
4月16日是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的日子。但笔者发现,往年对经济形势实施分析、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常常安排在数据发布日之前,今年的会议却在数据发布之后,显现政府已经以更加从容的态度看待经济增长、从经济长期发展来安排政策出路。
6月3日,国家统计局也在主页上刊发评论,强调要“坚持正确速度观 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增长”。此前统计部门在其网站上专发关于全国经济评论的情况并不多,一般总是选择经济政策变革的关键时期给出评论见解。
尽管中央信号明显,但个别地方依然热衷于通过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项目扩张,甚至重复建设求得高增长。
今年初,地方所公布的年度GDP计划中,吉林、甘肃、青海、云南、重庆、天津、内蒙古、西藏和宁夏9个省份将地方GDP增速设定为12%,仅有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少数地区定在7.5%~8%之间。维持如此高的经济增速,即便仍用原有投资带动的方式都有很大的难度。
东部地区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最大但速度最慢的地区。2012年,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经达到了151742亿元,增速滑落至16.5%。如果按照比之更低的15%增速计算,意味着除去年已开工项目滚动投资外,2013年新增投资要达到22761.3亿元。这相当于再造约十条京沪高铁,或者四个南水北调工程,或者三十多个洋山港。但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大项目投资机会明显放慢,地方依靠投资拉动GDP已经是“高处不胜寒”。
从地方财政来说,再追求高GDP增速也有很大阻力。近年来,地方政府在经济行为上越来越呈现“公司化”的倾向,以追求GDP业绩为主要出发点的行政资源配置特点显著。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地方国有企业,“甩开膀子”直接参与主导当地市场经济建设的趋势也很显著,使得地方财政背上了较重的负担。
审计署报告显示,从18个省本级及省会城市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看,至2012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3.85万亿元,过去两年来增长13%。
考虑这些地方负债的92.14%投入到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土地收储、教科文卫、农林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保障性住房等方面,项目本身的偿债能力不足以产生滚动投资的效果,以新偿旧是主要的还债方式。
中央目前所提倡的政绩考核变调,正好可以让地方卸下过去沉重的GDP包袱,以便为实现“中国梦”轻装上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