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主引擎驱动新增长——解读2016年地方财政收入趋势
日前,全国36个省区市(含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全部公布了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中国经济主引擎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北京等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再创新高,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突破一万亿的省区市,浙江、北京2016年财政收入突破5000亿元。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来看,增速最快的地区除西藏(17.4%)之外,都来自东部:上海、深圳分别为16.1%和15%,广东、天津、宁波、青岛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正通过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生产要素最优配置,驱动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东部地区对财政增收贡献日趋突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表示,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广东经济总量较大,相应地,其财政收入规模有新的突破是正常的。上海、深圳增幅快,主要是其有共同的总部经济因素、经济结构优化因素。上海2016年GDP增速仅为6.8%,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名靠后,却能取得较快的财政收入增速,上述两个因素影响较大。深圳2016年经济增速为9%,财政收入增速超过GDP,也与上述两个因素有关,但这两大因素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如上海。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东部地区是中国财政收入的“主产区”,占到整个财政收入的六成。在财政收入增速整体下行的趋势下,这些地区还能保持扩张态势,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比较好,不仅高新技术产业、通信技术产业比重高,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也比较高;二是当前我国实行的减税政策在这些区域呈现出明显效果,刺激了企业发展。
“因此,不能简单地看到减税减收,要看到减税对企业做大做强的刺激效应。”白景明表示,减税和产业结构有关系,营改增在力促第三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刺激了一些原征收增值税的行业,特别是一些处于扩张期的行业企业的发展。减税以后,税基的“蛋糕”做大了,整体税收增加了。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启经济全面增长
然而,去年的财政收入增长在地区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山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5年下降9.8%,今年又下降5.2%;新疆由2015年的增长3.8%变为下降2.4%。可以说,山西、新疆等资源型省份,以及东三省老工业基地,如何重启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如何可持续增长,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
杨志勇认为,没有经济的增长,财政收入负增长问题是无解的。对资源依赖过大过深是这些地区的共同点,当资源价格相对较低时,财政收入就会大受影响。因此,财政应该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促进这些地区民间资本活力的释放,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作用,夯实财源基础,才可能保证未来的财政收入可持续。
白景明表示,中国现在处于转型期,正是高效利用资源的时期,经济增速必然会降低,财政收入增速自然也会降低。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是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要节能减排,资源型省份经济增速下降一些是正常的。而东北的问题却是大周期使然,不是本地区努力不努力的问题,对此没有必要过度解读。这些地区经济增长率目前有所下降,以前经济增速也是领先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此外,东北地区反映出的问题也是全国的问题,如重工业设备国际竞争力不足,也是中国重工业在整个国际市场上面临的问题,除东北外,其他区域成套设备也竞争不过国际上的制造强国。
谈到如何实现东北经济的振兴和财政收入的增长,上述专家表示,一是优化市场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中国财经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