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财政”带来新气象
4月7日,随着财政部率先在其门户网站公布2017年部门预算,2017年中央预算公开大幕正式开启。截至当日19时左右,共有105家中央部门集中“晒”出部门预算“明细账”。这是中央部门预算连续第8年向社会公开。
预算反映政府收支计划,在中央部门预算中,“三公经费”是增是减、重点项目经费如何保障等备受关注。而在2017年中央部门公开的预算中,我们可以看到诸多新气象。
“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如何,较上一年增加还是减少,是每年政府预算公开时,最受社会关注的话题。据财政部7日汇总数据显示,中央本级2017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限额61.47亿元,比2016年预算限额减少了0.31亿元,继续“只减不增”。
数据显示,中央本级2017年“三公经费”预算限额61.47亿元中,因公出国(境)费18.82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35.04亿元,公务接待费7.61亿元。其中,62个部门的公务接待费预算较去年预算执行数有所减少,减少公务接待费用预算在100万以上的部门有15个。2017年公务接待预算最少的部门是国家外汇管理局,仅计划使用5.37万元。
对于2017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6年减少的主要原因,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作出解释:“一是中央财政对2017年公务接待费支出进行了统一压减,二是按照规定从2017年起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经费不再纳入中央部门 三公经费 范围。”
预决算公开平台亮相
在今年中央部门公开预算工作中,“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的首次使用是引人瞩目的亮点之一。除了本部门门户网站,中央各部门在财政部门户网站上的“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和中国政府网设置的专门栏目统一集中公开了部门预算,便于公众查阅和监督。
“中央预决算公开平台”公布的内容主要分为中央政府预决算、中央部门预决算、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三部分,除公开预决算收支报表外,还公开年度预决算报告、预算管理法规、预算收支政策、预算编制依据,政策解读等。对于政府公开的预决算报告信息,民众可以通过该平台集中进行查阅。
此外,今年105个中央部门集中于4月7日向社会公开预算,比去年提前8天。同时,相比2016年的102个部门公开预算,今年的预算公开部门有所增加。最高人民法院、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部门都是首次向社会公开预算。
对于这些新举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这些措施体现了中央部门贯彻预算法更有力度,创造条件保障公众知情权、方便公众监督政府,着力打造阳光政府、效能政府。
重点项目绩效目标公开
“2017年财政部选择10个部门,每个部门一个重点项目,共计10个重点项目列入《中央部门预算草案》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通过后,上述部门将这些重点项目随部门预算一并对社会公开。”财政部预算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公开的10个重点项目包括:教育部高层次人才计划专项经费项目、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利部水文测报项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共卫生专项任务经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值得注意的是,10个部门在公开重点项目情况时,同步公开了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包括项目年度绩效目标、量化的绩效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等。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解释,此次公开预算目标,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中央政策落实“不跑偏、不走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更好地反映部门履职能力,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