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贯彻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全力以赴保运转保民生促发
——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长助理、财政厅厅长 李友志
同志们:
这次财政工作会议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严峻经济形势的特殊时期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8年全省财政工作情况,部署安排2009年财政工作任务。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春贤书记、周强省长等主要领导专门听取了财政工作汇报,对去年的财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做好今年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2008年财政工作回顾
2008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省各级财政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面对年初严重冰冻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与考验,化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使全省财政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为全省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提供了有力保障。据快报反映,去年全省完成财政总收入1308.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7.02亿元,增长18.21%;上划中央“两税”470.79亿元,增长13.39%;上划中央所得税120.73亿元,增长18.92%。完成财政支出17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49%。总结过去一年,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调控,促发展,大力推进“一化三基”战略实施。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一化三基”战略,充分运用各种财税政策手段,主动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上半年重点抓灾后重建、保煤电油等供应,下半年重点增投资、保增长,运筹调控,努力防止经济大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大力支持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各级财政安排资金53.3亿元,并采取减免税费、补贴煤电生产等措施,大力支持抗冰救灾和重要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帮助电力、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等受灾严重产业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增长。二是积极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省财政安排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3亿元,引导社会资本流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和有色金属等支柱优势产业,促进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优势产业集群。筹集资金54.5亿元,支持了高速公路、武广铁路和黄花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安排1.2亿元,支持了衡阳深圳工业园和郴州出口加工区建设,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充分利用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融资平台,加大了政策性贷款融资力度,推动了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点污染项目整治等工作。三是着力支持国企改革和中小企业发展。继续推进了中央下放企业关闭破产、中央在湘企业分离社会职能、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和煤矿关闭整顿等工作,支持解决企业工资历史拖欠和关闭破产矿山留守机构遗留问题。安排企业上市专项引导资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本金和风险补偿资金等,帮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四是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省科技支出完成25.2亿元,增长22.97%。重点推进了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汽车自主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积极推行增值税转型试点,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扩大投资;省财政拨付资金3.7亿元,支持了华菱集团等重点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51个项目技术改造。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对47个节能技改、新能源示范项目进行了重点扶持,将327个项目纳入了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范围;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对环境标志产品、自主创新产品和本土产品实行政府优先采购;牵头制定《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财税改革专项方案》,并安排专项资金8000万元,着力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五是积极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整合外经贸发展资金,大力促进外贸出口品牌建设,突出支持湘商大会、沪洽周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扩大了利用外资规模。六是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主动为装备制造企业争取国家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取 消了5项非许可审批项目,停征和取消了6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工商两费”,有效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
(二)重民利,保民生,让全民共享发展改革成果。全省各级财政坚持以人为本,集中财力,重点保障民生支出需要,财政的公共性进一步凸显。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全省教育支出完成296.8亿元,增长29.88%。各级财政重点支持了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开展了城市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工作,继续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和校舍维修改造补助标准。加强了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了高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进一步健全了普通高校和高等、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二是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299.8亿元,增长35.67%。各级财政强化了对就业再就业的扶持和服务,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转移就业。进一步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稳步推行做实个人帐户试点,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扩大了城乡低保范围,提高了低保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三是支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全省财政筹集50.26亿元,全面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大病救助制度,支持了困难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省财政筹集12.4亿元,加强了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和中医药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了城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对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和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等进行了补助。落实奖扶资金7561万元,继续推行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制度。四是帮助缓解贫困家庭住房困难。各级财政安排5.15亿元,支持城市廉租住房建设。筹集补助资金4.07亿元,帮助2.77万户农村特困群众和特困移民缓解住房困难。五是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全省环保支出完成40.4亿元,增长38.82%。各级财政支持启动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了全省造纸企业整治、地质环境和湘江流域综合治理,推动了环境监测能力和地质灾害预警防治体系建设。安排25.91亿元,继续开展了退耕还林和生态效益林补偿工作。六是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省财政安排2.23亿元,推进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免费开放了部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推行了送戏、送电影下乡试点。安排8000万元,继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强基础,惠三农,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各级财政始终坚持财力分配向“三农”倾斜、向基层倾斜,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成效。一是大幅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中央和省财政安排15.6亿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病险水库治理。安排18.8亿元,用于测土配方施肥、中低产田改造和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安排17.57亿元,用于改善库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拨付15.9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安排7.6亿元,帮助解决了16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安排3.8亿元,用于农村能源和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二是认真落实了涉农奖励补贴政策。全年共发放粮油棉猪种养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资金54.1亿元,进一步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落实资金12.7亿元,对粮油生产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实行了奖励补助,对耕地抛荒面积控制好的县市区给予了奖励。三是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中央和省财政投入4.1亿元,突出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优质稻、生猪、柑桔、油茶等主导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投入1.26亿元,支持农业病虫害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安排补贴资金7.44亿元,进一步扩大了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面,增加了保险险种,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四是继续加大了扶贫开发力度。各级财政投入8.1亿元,积极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省财政安排2.2亿元,推动湘西地区新一轮产业开发。五是着力支持村级组织建设。省财政安排2.3亿元,建立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机制。安排1.1亿元,支持了630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和选派大学生服务农村基层。
(四)促改革,争创新,努力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各级财政积极推进财政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财政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部门预算改革逐步深化。省本级将公用经费标准定额范围扩大到了省直二级预算单位,启动了项目库管理试点,建立了预算管理考评制度。14个市州本级和90个县市区也稳步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二是国库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继续拓展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省本级纳入改革的一、二、三级预算单位达到774家,纳入改革的资金扩展到了政府性基金和实行专户管理的非税收入资金,14个市州本级和116个县市区也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开展了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试点,着力推进公务消费“阳光工程”建设。三是政府采购改革向纵深迈进。政府采购监管职能进一步理顺,14个市州本级和108个县市区实现了管采分离。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拓展到了中小学免费教科书、财政补贴农机具以及高校使用非税资金进行的采购。2008年,全省政府采购完成122.69亿元,节支率为10.74%。四是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继续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开展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有效增强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完成了农村“普九”债务的清理核实,省财政安排10.8亿元启动了债务偿还工作;在117个县市区实施了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有效规范了乡镇政府收支行为。全面取消了专门针对湖区农民的收费项目,建立了湖区排渍和堤防维护费用分担机制。继续深化农林场税费改革,全面实施了农林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支持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五是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大了对困难县市的转移支付力度,全面启动了第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
(五)重规范,强监管,着力推进绩效财政建设。各级财政部门按照“依法依规依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的总体要求,围绕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强化措施,积极推进绩效财政建设。一是加强了财政法制建设。推动了《湖南省实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办法》、《湖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暂行办法》等制度办法的出台,进一步完善了财政法规制度体系。根据《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开展了财政规范性文件清理,进一步完善了财政重大决策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二是规范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开征了地方教育附加、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和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实行小型汽车特殊号牌有偿发放,进一步拓宽了非税收入来源。依法加强了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全年纳入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超过700亿元,其中纳入一般预算管理的达230.75亿元。三是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严格了公务用车配置、处置管理,强化了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对外合作等事项的审批,有效保障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四是强化了对财政支出的监管。积极探索财政监督新机制,强化了对农业保险、开行政府信用贷款使用管理、彩票发行销售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项监督。积极开展移民无房户建房、安化黑茶产业建设等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进一步拓宽了财政投资评审业务范围,2008年评审金额达到376.38亿元,审减率为18.7%,有力地促进了支出效益的提高。五是较好地发挥了会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组织会计和资产评估力量,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交办的重大工作任务。通过开展商业贿赂治理、加大执业质量检查、加强教育培训和诚信建设等手段,提高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进一步强化了对中介行业的监管,充分发挥了中介行业服务经济的重要作用。六是提升了财政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财政广域网建设步伐,基本实现了省厅与市州、县市区财政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完善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系统和乡镇财税信息网,对厅门户网站进行了改造升级,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财政收支管理信息平台。
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强业务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财政文化建设,积极开展财政干部培训,狠抓党风廉政建设,特别是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扎实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培训,举办论坛、演讲等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主动深入基层调研,开展支部共建,问计基层群众,自觉查摆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整改措施,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科学理财能力。与此同时,财政科研、宣传信息、内部管理、后勤保障、老龄事业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绩,财信控股、土地资本经营、高新投、铁建投等公司经营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为推动湖南经济财政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省广大财务会计工作者和财政干部职工的奋力拼搏。在此,我谨代表省财政厅党组,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省财政干部职工和财务会计工作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财政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有:财政增收难度越来越大,而各方面增支需求越来越旺、期望越来越高,财政平衡和防范风险压力急剧增加;改善民生的财政保障机制有待完善,支出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还不均衡,制约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财政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预算的法制性和约束力还不够强,完整性和透明度还有待增强;财政管理还比较粗放,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等等。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务必高度重视,积极施为,妥善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积极应对,努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全面部署了今年的经济工作,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财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已经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世界各主要经济研究预测机构普遍调低了今年各国经济增长预期。金融危机对全国及我省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步加重,国内外需求萎缩、企业效益下滑、就业形势趋紧等问题突出,给我们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带来了很大困难。这次金融危机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相比,情况更复杂,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影响可能更严重。
财政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受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去年我省财政增长已显乏力,今年形势更加严峻。具体来看,影响财政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一是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传导,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增收困难加剧。二是政策性减收因素多。今年,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存款利息所得税暂停征收、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策性减收将超过100亿元;三是中央转移支付增量将大幅减少。随着全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减速,近几年中央转移支付连年高速增长的势头将难以为继,这对中央依存度较高的我省来说极为不利。
在收入增长预期偏紧的形势下,今年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支出新增项目多,资金保障任务重,主要是: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地方配套压力大,铁路公路建设、病险水库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大;改善民生新增项目多,支出刚性强,完善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体制、推进城乡保障性住房和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等政策机制性投入明显增加;“普九”化债和国企改革等重大改革逐步深化,支出有增无减。初步预计,今年省本级可以预见的新增支出超过100亿元,远远超出财力增长水平。今年财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是近些年来形势最严峻、平衡压力最大的一年。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及省内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多有利条件:一是全国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其是中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举措,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我省作为内陆省份,政策的作用效果远大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只要我们用足、用好、用活中央政策,完全可以实现科学发展、弯道超车、后发赶超。二是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省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经济基础、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较为充足的要素储备,尤其是我省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投资、消费内生性增长能力较强,经济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加上近年“一化三基”战略的推进,为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提供了良好条件。三是经济波动困难期往往也是各种经济要素重新组合、产业重新布局之时,是区域既有发展格局的变化调整之际。这次金融危机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实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四是长期积累的财政改革与发展经验也将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经济波动,熨平经济周期,驾驭财政经济运行。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化危机为机遇,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根据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要求,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各级财政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更要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周全一些,特别是要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加快湖南科学跨越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统筹谋划,积极施为,善于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努力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契机,把经济波动期变为加快富民强省的重要机遇期。重点是:围绕发展想大事,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走出一条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的发展之路;围绕和谐解难题,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机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围绕改革争创新,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着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围绕规范强管理,构筑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的有效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的积极效应。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下滑发挥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推动湖南经济财政又好又快发展。
三、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目标和任务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富民强省的关键之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扩内需、保增长为主线,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壮大财政实力;以保运转、保民生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支出体系;以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为目标,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以绩效财政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监管,为实现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及积极平衡理念,全省财政总收入安排1426.5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12%。支出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决策部署,对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重点支出予以积极安排。为顺利完成上述工作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点支持扩内需保增长,增强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各级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经济决定财政的思想,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灵活运用财税政策工具,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一是着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要突出投资重点,按照中央保增长扩内需的主要方向领域,结合湖南实际,选准选好重点项目,投资主要向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等生态环境工程、公路铁路等城乡基础设施和企业技术改造等重要领域倾斜,积极促进扩大投资。要努力拓宽重大项目融资渠道,及时掌握中央政策动向,做好与中央投资计划的对接,积极争取中央扩大对我省预算内投资和国债投资;进一步发挥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融资平台作用,提升重点项目融资能力;发挥财信控股、土地资本经营、高新投、铁建投等公司投融资优势,着力打造省级综合融资平台;改进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采取按实际到位投资额进行奖励,促进招商引资。要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激励机制,调整和优化财政基本建设投资结构,逐步减少对项目的直接投资,重点对项目储备、申报和开发等前期工作给予经费补助,对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快、建设质量好的部门实施奖励。二是大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大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园区承载平台建设等资金规模,突出支持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积极支持完成国有企业改革阶段性任务,妥善解决改革遗留问题,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积极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采取税收返还、技改贴息等方式,支持重点优势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分配机制,收益分配主要向增强重点优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倾斜;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引导消费的功能,提高节能、环保和自主创新产品采购份额。三是积极支持企业渡难关。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公司发展壮大,采取奖励和风险补偿手段鼓励担保机构扩大贷款担保规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升融资能力。对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给予适当奖励,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给予上市前期工作经费补助。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采取缓缴社保费、扩大失业保险使用范围、支持困难企业开展在岗培训等措施,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增加投资,帮助企业应对危机渡难关。四是进一步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国家进出口退税优惠政策,确保退税及时足额到位。继续整合现有 外贸发展资金,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机电、有色、花炮等优势产品增加出口,支持外贸企业专利研发和出口品牌建设,推动外贸出口结构和贸易主体结构调整优化。
(二)重点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增强农村全面发展能力。要更加重视“三农”工作,继续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努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是继续巩固和完善惠农补贴政策。认真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加强补贴发放管理,加大对惠农补贴发放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补贴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民手中。二是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出行条件。积极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病险水库治理以及耕地地力提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支持农村能源、安全饮水和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积极支持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继续支持完善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继续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增强农产品品质和竞争力。继续支持完善农业病虫害、灾害预警防治体系,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规模,增加保险品种,提高农业抗御灾害能力。继续支持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和标准化改造,做好“家电下乡”财政补贴工作。着力支持完善农村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筹建省级农业信用担保公司,推动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四是大力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整合资金,支持水稻、生猪、柑桔、油茶等优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扶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落实粮食油料生产大县奖励政策,调动基层政府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五是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湘西自治州、国扶县、省定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培训、产业发展为重点,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落实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从今年起,启动“生态移民工程”,支持滑坡、无地少地移民搬迁安置。六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今年将村均运转经费提高到4万元。启动乡镇办公用房维修改造工程,力争5年内帮助解决全省乡镇办公用房困难问题。
(三)重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增进民生福祉。要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把改善民生与扩内需保增长紧密结合起来。一是进一步健全优先发展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巩固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问题,落实好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加大对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对高中教育的财政投入,重点支持高中体改课改等专项工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农村高中学校补助公用经费。提高高等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和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促进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奖助学金制度。二是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和服务相结合的创业支持体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继续推进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探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推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保补助水平。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健全抚恤待遇自然增长机制。三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财政对参保城镇居民、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妥善解决困难企业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支持完善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重点对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购置、医技人员培训等给予支持。进一步完善城乡大病救助制度,加强计划免疫和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四是支持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村通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步伐,积极开展送文化、送电影下乡活动。逐步扩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范围,支持提升展示服务水平。支持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支持开展青少年避险自救知识培训和课外文体活动。五是支持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积极支持城市廉租住房建设,大力推行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等办法,支持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安居工程建设,从2008年起5年内,帮助解决5万户以上无房、住房属危房的农村困难群体改造或新建住房。六是建立财政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大力支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推进全省造纸企业污染整治、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综合治 理。建立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分清治理责任,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推进矿山企业尾矿库治理。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在这里,我要着重强调一下洞庭湖区渔民解困工作。目前,省里已经出台了渔民上岸安居、社会保障、子女教育、转产转业等六条解困措施,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了部署。希望湖区财政部门领导本着对民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帮助解决渔民的生产生活困难。
(四)重点推进增收节支,着力保障收支平衡。2009年将是近几年来财政平衡压力最大的一年,强调增收节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积极组织收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从严从紧安排支出,努力增收节支。一是依法加强收入征管。进一步加强与税务、物价、统计等部门协调配合和信息交换,加强宏观税负和重点税源研究,分税种、分行业、分企业进行分析,挖掘收入增长潜力。坚持依法征税,既要坚决打击偷逃骗税行为,改进征管手段,确保应收尽收,又要规范征收行为,坚决杜绝收“过头税”。二是从紧有序安排各项支出。根据形势和情况变化,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支出,对一些非紧要、非“三最”的事项,能压则压,该减则减,当缓则缓,适当调整实施范围和支出进度,集中财力优先确保重点支出。三是严控新的重大支出口子。除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项目、对口支援地震灾区重建支出、法律规定增长的支出以及民生项目支出等重点支出外,原则上不再开大的支出口子。四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开支,对公务购车、会议费、出国费和接待费等实行零增长,其中,省本级公务购车经费比上年压减30%;严控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面积、超标准建设和装修,其中,省直行政基建投资比上年压减10%;严控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项目,促进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
(五)继续深化财政改革,着力完善财政体制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今年开始实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建立省与市州利益同享、风险共担、征管有序、运转高效的财政管理新体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引进成本差异系数和因数分配法,增强转移支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争取用三年的时间逐步建立和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健全机构编制与经费预算衔接机制,进一步健全公用经费定额管理标准体系,建立重大项目支出预算事前评审机制,继续完善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办法。扩大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范围,将省本级三级预算单位和省属高校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将省本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公务卡结算范围。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管,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推进涉农资金和民生项目采购工作。稳步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做好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工作,完善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机制。三是着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研究乡镇公益性职能经费保障措施,全面推行乡村财政财务精细化管理。开展村内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探索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大力推动乡村债务化解工作,确保年内完成“普九”债务化解任务。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扩大改革范围,完善配套政策。四是进一步推动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督促所有县市区落实规范津补贴第一步工作,统筹考虑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待遇问题,确保社会稳定。认真执行津补贴调节基金政策,帮助低收入县市区提高收入水平。五是认真做好燃油税改革工作。积极落实中央燃油税改革政策,精心制定财政相关配套办法,妥善解决低收入群体、农业等弱势产业油改负担问题,确保改革顺利推行。同时,以燃油税改革为契机,支持理顺交通系统财政财务、人事管理体制,推动交通事业健康发展。
(六)重点强化财政监管,着力提升财政监管水平。一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财政法规制度体系,推动《湖南省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湖南省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办法》尽快出台。切实抓好“五五”普法工作,努力提高干部队伍依法理财意识和能力。严格规范财政行政程序,主动公开财政重要信息,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有序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二是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加强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土地闲置费、耕地开垦费等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从严控制非税收入缓减免审批,强化以票管收的手段,努力挖掘非税收入增收潜力。建立健全土地出让收支预算管理制度,稳步推进非税收入年度预算编审工作,逐步实行非税收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和统筹安排。三是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监管。继续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强化财政大监督理念,认真做好财政收支监管和内部监督,尤其是要做好中央拉动内需增加投资专项资金的监管。继续开展对教育、农业、社保等重点项目资金的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下一年度财政预算安排挂钩。进一步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积极拓宽评审工作领域,逐步将以财政性资金投入为主的交通、水利、环保等重点项目纳入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四是进一步加强对会计和资产评估行业的监管。要通过规范管理、创新机制,建立科学、有序、有效的行业管理秩序。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和诚信建设,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五是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要继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理顺管理职能,严格资产配置、处置审批程序,公平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六是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步伐。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有效整合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管、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等信息资源,加快系统改造升级,确保网络运行安全高效。
(七)重点推进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干部理财水平。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财政事业科学发展关键也在人才。因此,不断加强财政干部队伍的勤政廉政、工作作风和综合能力建设至关重要。一是要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注重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和运用于财政工作的始终,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真正把学习成效体现到引领科学跨越发展、推进富民强省上来,体现到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二是要建立健全干部人事制度。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培训、轮岗交流、竞争上岗等选人用人制度,为那些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激发整个干部队伍的活力与创造力。三是要进一步推进财政文化建设。要着力加强财政文化建设,使全体财政干部始终坚持“依法依规依程序、公开公平公正”的理财原则,常怀“信心、爱心、责任心”,懂得“感恩、宽容”,保持“廉洁、忧患”,真正做到以先进的文化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成就事业。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必须按照“勤政促发展,廉政保平安”的要求,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廉政教育,强化财政权力制衡与监督,努力构建财政廉政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提升财政干部勤政廉政能力水平。
同志们,2009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一年,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是时代的强音,是人民的期盼,是历史赋予财政人的艰巨光荣使命。让我们高举科学发展大旗,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昂扬的斗志,坚定的信心,克难攻坚的勇气,开拓创新的智慧,全面推进我省财政改革与发展,加快推进富民强省进程,以优异成绩向国庆60周年献礼!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