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要找准切入点
新农村建设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财政从多方面予以支持,但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面铺开,不可“包打天下”。当前,应当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切入点,围绕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开展工作,搞好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与保障。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夯实经济发展基础。财政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类发展资金,重点抓好村村通油路、中小学布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卫生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二是加大农业内部调产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农村实际出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特色农业发展。捆绑使用各种财政资金,支持广大农民大力发展香稻、小香葱、黄栀子、莲藕等高效产业。大力发展小龙虾、观赏鳄鱼等特色养殖业。以现有南大市场为依托,逐步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走规模化、市场化的道路。
三是加大对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发展农民经纪人。财政每年都应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引导农民、农技推广机构、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创办或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专业化、系列化服务,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也可以尝试通过财政贴息或预付政府储备金等形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向农户提供各种服务,建立最低保护价或联动价,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规模生产,占领市场。
四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市场竞争力。要增加培训资金。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要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农村夜校、基层学校、中小学校、乡镇科技站、文化站等培训基地开展培训;要丰富培训内容,开展以农业实用技术和产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如可组织农民参加烹调、服装、电焊、美容美发、水产养殖、林果栽培等实用性强、易于掌握的农业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强他们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是着力创新财政支农机制。用足用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实验区建设政策,积极上报各类投资项目,争取得到上级更多的资金投入。以主导产业或重点建设项目为资金整合平台,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开发、农业生态建设、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等支农项目相配合、统筹安排的投入机制,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支农资金监管。
(来源:财政部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