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保增长”勿忘兼顾发展质量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在保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今年以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据统计,一季度投资增速加快,消费较快增长,国内需求稳步提高;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农业形势总体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城镇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信心提振,市场预期改善。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我们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做好各项工作的信心;又要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把应对危机的时间估计得长一些,把政策举措准备得充分一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在保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
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虽然我们面临着保增长的繁重任务,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大方向不能动摇。必须坚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要以增强发展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生产能力,形成发展新优势。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
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关键技术,精心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加强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千方百计稳定外贸进出口。国际金融危机在给不少行业和企业带来冲击和压力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我们的行业和企业做强做大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我们要在充分估计困难的同时,积极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利用国际产业“洗牌”的机遇,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引进和留住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努力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要充分利用外贸发展基金和信贷等手段,加大对高新技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支持。要加大出口信贷支持力度,适当增加重要能源、短缺原材料、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进口。
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因此,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要毫不松懈地做好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继续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要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不断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与此同时,还要继续做好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工作。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优化信贷投向,使资金真正落实到支持实体经济运行上,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探索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方式。
(来源:经济日报)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