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科技职院:党建铸魂+匠心筑梦,打造立德树人新模式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为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常德科技职院以党的二十届三中精神为指引,着力创新构建红色铸魂、绿色赋能、蓝色强基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加快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提质培优,绘就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强化党建引领,固本培元,构建“党建+思政”红色铸魂新生态
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以党组织领导汇聚奋进力量。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方面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院系党总支、行政班子,教师党支部实施“双带头人”制,将支部书记培养成“使命型”“专业型”“作为型”“头雁型”领头人;大力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建设一批“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将党支部建设成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学校建设中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及校内各民主党派在学校建设中的中坚作用。持续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做到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层层发挥作用,不断为立德树人凝集人心、汇聚力量。
以党的理论引领奋斗方向。加强理论武装,健全校系两级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门机构,引导全校上下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专题部署机制,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要求。挖掘本土革命烈士丁玲、刘泽远、帅孟奇等红色文化资源,以健全育人体系为目标,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高素质教师引领思政教育。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专门机构,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坚持引培结合,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思政工作铁军;紧扣铸魂育人,建设思政“金教材”、培育思政“金课”;打造好大数据赋能平台,数字化赋能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成长发展。加强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五史”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优化专业布局,向新求质,打造“专业+市场”绿色赋能新形态
专业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支柱,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常德科技职院聚焦服务国家、省、市产业体系发展战略,主动开展务实调研活动,通过现场走访、深度对话,了解市场需求,优化专业布局与结构,探索可持续绿色发展专业新路径。
围绕办学定位设置专业。立足“两培养一培训”着力点,为制造高地建设培养现代装备制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培养现代农业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现代装备制造、安全生产与现代农业服务等相关产业或行业的从业人员。遵循“立足产业,制造为主;多元发展,服务地方”原则,坚持“立足湘西北、面向湖南、辐射全国”的办学思路,聚焦正在大力发展的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数字化文旅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数控技术、智能机电技术、智能控制等15个发展前景广阔专业。
对接产业需求建设专业。坚守区域服务型高职的发展定位,依托湖南省、常德市战略性先进制造业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以及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产业集群,重点对接湖南省“4×4”,常德市“4+3“产业,紧跟区域支柱产业需求,重构“2+N”专业群布局,形成门类齐全的专业供给。梳理产业链需求,寻找专业群定位,整合校内资源,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及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重点打造现代装备制造及服务专业群。特色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智慧财经、电子商务等重大民生和优势传统产业所需的文旅及现代商贸服务专业群,筑牢地方产业发展根基。按照产业链、岗位群、专业大类重组专业群,促进专业交叉融合,初步形成重点突出、集群发展的“2+N”专业群体系。着力推动专业向智能化、现代化、融合化、集群化发展,以期达到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100%,精准对接“小企业、大集群”的产业形态,使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深度融入学校专业教育教学,切实提高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匹配度。
根据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专业。与时俱进是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关键要做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产业转型变革为导向。未来,常德科技职院将进一步聚焦区域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定期深入区域重点产业、行业、企业开展考察调研,引进最好产业生产设备,掌握最高行业产品标准,了解最新企业人才需求,进一步廓清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行业最新标准融入专业教育教学。把好学生培养端与就业端,为企业精准培养和输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现场工程师及一大批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理实结合,走出“校地+校企”蓝色强基新步态
深入探索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国工匠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和目标所向,常德科技职院围绕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服务社会等方面持续发力,多措并举打造高素质新蓝领 “孵化器”。
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以促进本地就业为基点,深度对接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岗位要求,积极探索推行中国特色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联合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等本科、职业院校,联合中联建起、常德中车、常德烟机等装备制造业头部企业,共建常德市工程机械产教联合体。对接企业人才培养提升需求,组织专业师资积极开展“送培入企”,每年为合作企业中联液压培训员工近1000人次,与合作企业联合实施“工匠营”技能提升培养计划,为企业遴选27名现场工程师、一线技术工人提供为期1年的专业培训,使企业生产与人才培养两不误、两促进。
以校地校企合作为平台大力提升服务社会功能。学校坚持“工科引领、经管并举”的办学思路,以“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现代财商、智慧文旅”四大核心专业群为基础,坚持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办学的基本模式,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产业学院等平台载体,积极为园区、企业科技创新、产业规划、项目策划、品牌宣传提供多形式多元化服务。与常德高新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联合申报省级工程机械、市级智慧文旅市域产教联合体,为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赋能增值。依托中联产业学院、京东电商学院、即将创建的“桃花源产业学院”等,与企业开展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课题共做、资源共享,在服务支持企业发展过程中提高办学质量。与市科技局、西安交通大学、常德协同创新研究院四方共建“常德先进功能合金智能制造中试平台”,作为常德市目前唯一面向于高校和企业的中试服务平台,该项目旨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依托张幸技能大师工作室,与企业共同成立“中联产业学院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攻关,已与企业合作申报专利9项。
以访企拓岗为契机大力创新协同育人模式。学校专业团队赴北上广深、江浙皖等沿海地区和本地走访企业,广泛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建议,积极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及时将行业企业新标准、新技术、新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探索“1+3+1”育人体系,创新校企协同新模式。与省内外产业园区、50余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新建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基地24个。学校长期与中联液压有限公司、京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等保持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倾力打造中联产业学院、京东电商学院、桃花源文旅产业学院。充分发挥产业学院紧密联系产业发展的优势,使学生直接参与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运行管理中去,加速知识的掌握、运用与转化,实现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
积土成山、积水成海。常德科技职院将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契机,紧紧抓住教育综合改革战略机遇,乘势而为、迎难而上,建设省内乃至全国一流的高职院校。
来源:常德科技职院
审核:陈成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